音樂|The Verve 隨青春散佚跌宕的十四行詩

11/28/2014

雖然說談論這支樂隊有點冷飯熱炒的味道,想藉此來紀念自己19~21歲這段青春歲月,以及雖然不再意氣風發,但經典常在的The Verve,致 我最愛的Richard Ashcroft.

 
*the verve-bittersweet symphony 誕生於1997年的這首歌曲,前奏一催落,帶來的感動大概不全然是音樂本身,而是這首歌被賦予的時代感,以及逝去的,尚好的或慘綠的青春。verve詮釋的,讓人完全忘卻對The Rolling Stones 《The Last Time》的取樣和官司問題(結果還是哪壺不開提哪壺,記得當年聽的時候憤憤不平覺得一點也不像,現下倒才聽出個所以然。)

原諒我總是不合時宜,沉迷於解散的老樂隊,耽溺老電影的美好。

在2014年的尾巴,還沈浸在捉神弄鬼、猜火車、慾望街車、LEON、TAXI DRIVER、Closer、V for Vendetta那些經典老調。然後不斷驚歎如何拍出那般雋永的電影,寫得如此動人的旋律。一部份戀棧著舊時代-從未來對沒經歷過得過去的一種憧憬,另一方面亦驚懾於那些歷久彌新的手法。

有時覺得自己仿佛不是女孩,而是個滿臉鬍髭的老英格蘭,腳上蹬了雙深色厚實牛皮雕花牛津鞋,鞋面因著歲月有著獨特的擦色,有時會換雙Clarks的沙漠靴,身著十餘年歷史的細格毛呢西褲和西裝外套保養得宜,穿上身更發英挺,更顯風骨。
(不過發著這種無聊白日夢的同時,大概骨子裡還是實實在在的女孩⋯⋯)

*the verve-The Drugs don't work 寫給病榻的父親,內斂卻動人詞彙和外放的嗓音,不厭膩。

那個漫長溽熱的暑假裡,突然地想起這段旋律

The Verve 應是初識英搖時,第一支認識的搖滾樂隊,記得是高中時在HBO看了《Cruel Intentions》*1這部電影,那時對結局時,女主角Reese Witherspoon走在大街上的一段意氣風發、氣勢磅礡的旋律著迷不已。在19歲時,那個漫長溽熱的暑假裡,突然地想起這段旋律,開始認真的認識這支來自曼徹斯特的樂隊,於是著迷於Richard Ashcroft低沈、嘶啞、厚實的嗓音,他在耳邊狂躁,嘶吼,低迴,囈語,呢喃。這首歌也隨著那部電影,被賦予一個"Reborn"的形象。
*2008回歸後的The Verve-Forth專輯,樂風承襲人文頌歌,又帶點storm in heaven的太空感,但更加的躁動,聽得出老理查亟欲大鳴大放的野心和騷動的靈魂。旋即又因為與吉他手McCABE不合而解散,根本耍樂迷。


然後發現,該死的,The Verve早已解散數年,我並沒有那波“Madchester”(瘋徹斯特)*2潮流齊頭並進,而是以一種「瞻仰遺容」的姿態獨自跟瘋,一般以《Urban Hymns》這張專輯為指標,我也提不出什麼嶄新觀點,八年來縱然已經聽了不下百遍,每每聽到這張專輯都還是讚不絕口。

Richard時而低喃時而躁動的獨特嗓音,教人總不厭膩

Richard Ashcroft演出時總帶些渾然天成的不羈,但他的詞彙與旋律又是那麼的滿溢著人文氣息。細聽專輯的編曲是那麼的完整,但怎能不著迷于acoustic version中那扣人心弦、純粹的吉他刷弦聲,搭配Richard時而低喃時而躁動的獨特嗓音,教人總不厭膩。

*Richard Ashcroft -Sonnet 理查個人的十四行詩,回歸到純粹的木吉他和嘶啞滄桑的嗓音,真假音錯綜,你怎麼能不喜愛。是否為一個好的樂手,看他的不插電演出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評斷標準。 

對他個人的音樂事業最後的印象是他與自組樂團RPA & United Nation Of Sound,2010年幫愛迪達做了支音樂錄影帶〈are you ready〉,MV裡頭理查在雪地跑步跳繩打拳,充滿能量,一掃頹喪形象,並用各國語言打出are you ready中文譯作是您準備好(......這就是翻譯不做功課的結果吧。)隨後推出一張專輯,看這形象照,好好認真聽這張專輯才知道原來不是嘻哈啊。


*RP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Of Sound - Are You Ready

但可以想見他的才氣橫溢與多重面向,從最開始的那張充滿太空與瞪鞋味道的《strom in heaven》專輯,不強調主唱聲線的做法,帶點the stone rose和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味道,近年丹麥獨立搖滾樂隊the raveonettes也有著那樣的影子。

*好聽死的史詩鉅作history

之後是北方靈魂《the north soul》做出〈history〉這樣大器有著史詩格局的作品,再到《Urban Hymns》這張奠定經典樂隊地位的人文頌歌,曲風從如雲端霧靄、水氣氤氳outerspace那種從遠方訴說著似與自身毫無干係的故事,到以人生經驗試著騷動他人激昂靈魂的人文頌歌。

中間以個人身份發行了幾張孤單單寂寞寞的作品,至此我都還是相當喜愛那些延續了《Urban Hymns》,又充溢著個人色彩的專輯。要回味、重溫那樣的風格要從Richard個人專輯裡頭去尋覓影子了,〈A Song For The Lovers〉、〈break the night with colour〉、〈check the meaning〉都頗有那樣的味道。

*Richard Ashcroft-A Song For The Lovers



*Richard Ashcroft-break the night with colour

後記:
遠青澀的學生時代多少年,你變了多少?變得市儈多思多疑多慮冷漠?或是有幸保有原初的單純。不論如何,聽到熟悉的旋律,心裏漫起一股熱潮,遙想初衷,或想,那曾經熱情狂放的自己。

想著,還能被感動的這件事有多麼重要。長成後,在覆滿保護色彩的殼子底下,那些脆弱而易感,於午夜復醒,在深夜裡,在心裡發酵,悄悄浮動。

bye啦,青春歲月,bye啦,我最愛的搖滾樂隊,可緬懷,莫耽溺。

從神韻而起,也開始接觸了許多樂團,獲得好音樂,
從bripop到現在喜歡的shoegaze,post rock.
由一開始熱衷的The Verve,Oasis,Radiohead,Travis,Blur,Coldplay,Suede,Brmc,Kasabian,
Girls,The Velvet Underground,the jesus and mary chain,到近幾年喜愛的
The xx,Deerhunter,The Raveonettes,phoebix,The Drums,Spirtuallzed,Wolf Alice,etc...

或許過幾年又會開始大張旗鼓地懷念起這些罷。
好音樂豐富人生,然後串接體悟。

*1.危險性遊戲,女主角為瑞絲維斯朋,男主角是雷恩飛利浦的版本,改編自小說,另外更經典的版本是1995年的危險關係,。
*2.Madchester,英國的一個音樂現象,由Manchester曼徹斯特轉化而成的詞彙,由1980-1990年代的音樂廠牌—Factory Records引起的潮流,

-因為喜歡而寫,若內容有誤請不吝賜教,謝謝:>-

You Might Also Like

0 意見

About HNS.


城市文青日常 // 生活美學探索者
在生活當中尋找讓我們更好的事物。

A Lifestyle Blog By Hsien H. & Lauren S.
A Boy , A Girl , A Better Life.

Subscribe